民營文藝院團是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力量,也是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活躍農村文化市場、發展演藝及相關產業的重要生力軍。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論述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民營藝術院團健康發展,在劉山三隴曲劇團建團60周年之際,4月16日下午,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萬學科,帶領非遺處、藝術處負責人,會同定西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安定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赴劉山三隴曲劇團開展慰問活動。
當慰問組來到劉山三隴曲劇團時,劉山三隴曲劇團團長劉福老人,正在與劇團演員們排練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節目,極富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的唱腔回蕩在灑滿陽光的農家小院里??吹轿繂柦M,劉福老人激動地握住了慰問組人員的雙手,久久不能自已。萬學科向劉福轉達了文化和旅游部有關領導對劉福老人和劉山三隴曲劇團的問候,以及省文旅廳黨組書記、廳長何效祖的慰問之情,并送上了省文旅廳致定西劉山三隴曲劇團成立60周年的賀信。定西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負責人向劉山三隴曲劇團送上了慰問品和慰問金。
省文旅廳賀信中寫道:60年來,劉福先生帶領劉山三隴曲劇團,把隴曲從田間地頭演到了劇院舞臺,真正把小曲唱成了大戲。60年來,劉福先生為了甘肅的文藝事業,為了繁榮發展隴中小曲,刻苦鉆研,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不斷創新,創作和表演了一大批緊跟時代脈搏,為人民群眾歡迎和受到廣泛贊譽的優秀作品,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隴曲人才,以自己的辛勤汗水為甘肅文藝事業、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希望劉山三隴曲劇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記錄新時代、謳歌新時代,進一步發揮基層院團文化陣地作用,不斷創作推出更多的優秀文藝作品,為繁榮發展甘肅文藝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六秩薪傳,弦歌不輟。隴中小曲,簡稱隴曲,是甘肅曲子戲流布于隴中的一個類別。1963年3月3日,定西農民劉福在家鄉創建了祖孫三代同臺演戲的鄉土劇團,劉山三隴曲劇團名稱由此而來,劉山三也就成了劉福的藝名。劉山三隴曲劇團通過規范傳統隴曲,形成了隴曲音樂程式,創編了隴曲打擊樂,創新性地突破了隴曲只能口頭傳播的歷史,開創了“小曲子唱大戲”的先河,完成了由“地攤演唱”到“舞臺表演”的飛躍,成功地將《蘭橋擔水》等近百個傳統隴曲劇目搬上舞臺,將《二進宮》等十多個秦腔經典劇目移植為隴曲。2008年出版的《隴中小曲》一書。隴中小曲這個不見經傳,曾不被人重視的地方演唱藝術,經劉山三幾代傳人的艱苦努力,顯示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既保留了傳統藝術精華,又具有了新的時代特征。2011年,隴中小曲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劉福先生為代表性傳承人,甘肅省文旅廳每年對傳承人給予資金補助扶持。2022年,甘肅省文旅廳組織開展隴中小曲非遺系列記錄工程,利用數字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推動隴中小曲的傳承發展。
劉福表示,各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支持,始終是劉山三隴曲劇團砥礪前行的信心和動力,我們是鄉土劇團,由百姓戲班發展而來,演員大部分是農民,今后我們將繼續秉持“劇目喜聞樂見、報酬不計多少、演出認真守信”,一如既往堅持公益教戲、送戲下鄉、傳承隴曲,唱響時代主旋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貢獻更多文化力量。
(文/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張林濤 圖/邱亞玲)
責任編輯:李霞